第一次讀蕭紅是在初中二年級,那時候還不會讀書。沒錯,是真真切切的“不會讀”。翻了一遍就將這念頭拋到九霄云外了,如今再重讀蕭紅心境成熟,自然別有韻味。
重讀蕭紅大概是因為那部《黃金時代》。這是唯一一部被我看了兩遍的國語電影。很喜歡,是那種帶著深深地?zé)o力感卻仍有要看下去的沖動的影片。它以各種敘事風(fēng)格詳盡地描繪出了蕭紅悲愴而短暫的命運,是蕭紅命運的寫照,更是那個時代的寫照。
蕭紅在寫作《呼蘭河傳》時,她短暫的一生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經(jīng)歷過漂泊和流離失所,在人生的末端,以孩童的眼光,鑄就了這部即是開始又是結(jié)束的巔峰之作。有人評價說這就是普通的敘事,并無多大新意,筆下也只是描繪出了呼蘭河這座小城的瑣事,甚至是自己所處范疇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之間的感情。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那個時候的蕭紅也已經(jīng)成了時代抗?fàn)幷咧�。她以一個女子甚至是孩童的眼光看待那些風(fēng)俗惡習(xí),迷信鬼怪,在她眼里這些其他人看來治病救人的古樸法子簡直就是時代的廢棄物才對�?纱蟓h(huán)境如此,人們自然不會也不可能信服。
《呼蘭河傳》看著似一部小說,又像是她的自傳。林林總總觀點各有千秋。這本書中出現(xiàn)最多的就是蕭紅家的小園子,里面有花有草,蜜蜂蝴蝶也都成群。我想這大概是一個孩子最好的游樂園了吧!也許外面各種污濁,但至少這一寸土地仍干凈純粹。蕭紅是個奇女子,一生坎坷,命途多舛,在文學(xué)上卻造詣很高。我一度認(rèn)為是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脅迫著一個弱女子將筆變成了刀。沒辦法,要么隨波逐流,要么拼死抗?fàn)�,這不是自己能左右的,而是時代的選擇。于是蕭紅被除去了祖籍,這是個特立獨行的女子,家庭也成了她的負(fù)擔(dān),所以在感情方面也陷入了泥淖,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成書。
有時候我也會想,吃盡了苦頭的蕭紅為何有時間和精力來寫書,其實細(xì)細(xì)想來,也只有寫書才可以將這些瑣事和苦難聊聊消除。高曉松曾說過“林徽因是海歸大作家,蕭紅是個初中生”,這種言論我是不敢茍同的,雖然自覺高大師也是高人幾等的大師,但是才華這東西,真不是讀書多或者遠(yuǎn)渡重洋就能獲得的。在她離世的那一刻也曾說“這一生所有的苦難和困境,都因為自己是個女人”。沒錯,大環(huán)境的束縛讓蕭紅受盡了屈辱,民族的,精神的,肉體的。這些屈辱都是一把尖刀,插在存有良善之心的少女心上。換做是我,恐怕早已成為了時代的祭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關(guān)于呼蘭河蕭紅最美好的時光,恐怕只有童年了。幸好時間交替,歲月更迭,將那種愚昧無知的守舊思想漸漸除去,不然這個世界還會有更多個蕭紅,那時候,恐怕你我也難免被時代吞噬,成為萬千人類中的“守舊者”或是抗?fàn)幬此斓呐阍崞贰?span lang="EN-US">
呂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