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據(jù)學院的安排,2019.4.27下午2:30點在報告廳A323進行了《黨的十九大有關意識形態(tài)工作方面的會議精神和決策部署》學習。
會議由竇錦民書記主持,會議指出,意識形態(tài)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fā)展道路。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要加強理論武裝,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chuàng)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lián)網(wǎng)內容建設,建立網(wǎng)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wǎng)絡空間。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qū)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會議學習了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論述:在對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問題上,絕大部分同志認識是清醒的、態(tài)度是堅定的。同時,也有一些同志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理解不透,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社會上也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有的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中國現(xiàn)在搞的不是馬克思主義;有的說馬克思主義只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說教,沒有學術上的學理性和系統(tǒng)性。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即使在當今西方社會,馬克思主義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在本世紀來臨的時候,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評為“千年第一思想家”。美國學者海爾布隆納在他的著作《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中表示,要探索人類社會發(fā)展前景,必須向馬克思求教,人類社會至今仍然生活在馬克思所闡明的發(fā)展規(guī)律之中。實踐也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jù)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
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通過學習,黨員一致認為應該堅持從自身做起,深入思考“意識形態(tài)對我們的影響”,如何發(fā)揮好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在以后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形態(tài)意識,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貢獻自己的力量。
|